通訊員 張敏 梅杰
一大早,家住漢濱區(qū)茨溝鎮(zhèn)鐵尺村的村民周全銀便背著沉甸甸的臘肉,與其他帶著干木耳、花椒、土雞蛋等山貨的農戶們一同聚集在社區(qū)服務中心門前,等待“紅館長”方磊團隊組織的助農直播,將這些深山里的優(yōu)質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。直播團隊不負眾望,在短短4小時內創(chuàng)下了7686單的銷售佳績,將村民帶來的農產品銷售一空。
過去,鐵尺村及周邊山區(qū)豐富的農副產品常因交通不便、信息閉塞、銷售渠道單一而“藏在深山無人識”。“以前這些臘肉掛在家里,半年都賣不出去。”周全銀看著自家的臘肉,道出曾經的無奈。
村民帶來土特產
鏡頭前,主播方磊手持色澤油亮的臘肉,向屏幕另一端的觀眾熱情推介:“家人們,看看這琥珀色的油光,這是用柏樹枝慢火熏制的深山珍品!”隨著“三、二、一,上鏈接”的口令響起,訂單提示音密集響起。村民李輝巧帶來的一筐土雞蛋瞬間被搶購一空,她驚訝地表示:“這也賣得太快了!”看著不斷攀升的訂單和實實在在的收入,鄉(xiāng)親們真切感受到了數字經濟帶來的增收實效。
這場高效的銷售并非個例。筆者了解到,自去年11月以來,“紅館長”方磊助農直播團隊已在漢濱區(qū)及周邊開展140余場直播,足跡遍布63個村莊。截至本次鐵尺村直播,團隊累計幫助村民銷售農產品超16.2萬單,實現銷售額超324萬元。
而在直播間熱鬧交易的背后,一個特殊的群體格外引人注目:九成以上的供貨農戶是60歲以上的老人。對這些老人而言,通過直播銷售農產品獲得的收入,往往是改善生活的重要來源,甚至是主要可支配收入來源。“看著老人們的笑容,我深刻體會到這份事業(yè)的重量。”方磊動情地說:“讓萬名老人在家門口實現農產品變現,是我給自己定下的目標。”
干洋芋片
為實現這一目標,方磊團隊付出良多。他們深入村莊挖掘特色產品,指導農戶了解市場需求,每場直播前嚴格選品,直播后跟進分揀、打包、發(fā)貨全流程,為農戶提供“一條龍”服務。
鐵尺村黨支部書記陳波表示:“過去村民守著優(yōu)質資源卻增收困難,如今直播帶貨開辟了新路。未來我們還將著重加強農產品品質監(jiān)管和品牌建設,推動山貨產業(yè)實現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。”
方磊則有著更宏大的愿景:“我們希望能吸引更多年輕人返鄉(xiāng)或加入助農行列,共同為安康農產品賦能,不斷拓寬鄉(xiāng)村振興路徑。”